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家“和”万事兴 是一个千年不易的真理
2023-06-25 17:16:00

  看到这个老而又老的题目,也许有人会笑话我:这么陈旧的话题,也值得拿出来?甚至有人会认为它不但是过时而且是封建的东西。殊不知在这种认知中,包含着很多错误的观念。一是认为过去的即传统的东西都不可取,都是陈旧的,认为新的就是好的。二是对传统的东西,有着很大的成见。其实,旧的东西未必就过时,传统的东西也未必不先进。

  一百多年前,首先向洋看世界的先驱者严复,就说过“非旧无以守,非新无以进”。意思是不守住旧的,就无法守住根本的东西,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前进。《中庸》也曾明确地引导大家“温故而知新”。这里的“旧”和“故”,不是陈旧的意思,而是“根本”的,是不能改变的东西。社会无论怎么发展,总有一些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比如,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成长,这是古今一致,不能改变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是根本的东西,不能改变的,改变了就会出问题。比如“和”字。“和平共处”“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和而不同”“和风细雨”“心平气和”“和睦乡邻”等,其核心其精华就在一个“和”字!“和”的反面则是“斗”,是“争”。

  在家里,“家和万事兴”,是一个千年不易的真理。

  现在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都比较高,但是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往往不知所措,急躁、焦虑、攀比、功利、专横,甚至失去理智。很多家长常常感叹在家里与孩子“斗智斗勇”。甚至有研究心理学的,对自己的孩子束手无策,最后还是落到“内斗”的泥潭中,苦不堪言!弄得很多年轻人因此害怕结婚、害怕生孩子。这些家长和年轻人,不妨看一看我们老祖宗的教导,从中吸取精神养分。

  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说到底,都是一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就要遵循“和”的原则。很多孩子的问题都是家庭问题,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根子在家庭、在父母!

  初二年级开家长会,年级组长要我对家长们说几句话。说什么好呢?话已经说得不少了。然而,情况在变化,家长大多又是高学历,对教育有自己的看法和切身体会,现代理论一套又一套,绝对不亚于我们教师。如何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切实有帮助的意见,实在不容易。

  我曾给自己的演讲定了一个原则:老生常谈不谈,人云亦云不云,道听途说不说。这次说什么?找了几位家长、老师、学生,请他们谈谈当今教育问题,还特地开了一个校长茶座,与学生共进午餐,想从他们那儿得到点灵感。想了好几天,总觉得心里底气不足。

  关于家庭教育,什么问题最主要?关键词是什么?讲话的突破口在哪里?

  正当我苦苦思索时,快递送来了一套由上海开放大学组织编写的“亲子关系指导丛书”,要我写一篇书评。这套书共五本,看书名就很吸引人:《好关系成就好孩子:0至6岁亲子互动中的关键密码》《更好的关系,更轻松的教育:小学阶段家庭陪伴成长指南》《如何读懂大孩子的心:12至18岁家庭育儿指南》《两代人的碰撞与沟通:18至28岁青年与父母间的相处之道》《拯救准妈妈的未来焦虑:走出原生家庭束缚找到自己的角色》。

  细细品味这五本书名,我想,这不正是围绕着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吗?这不正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一再强调的“和”吗?和,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当然也是处理家庭关系的准则!

  先看序言,这篇序言无疑是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精彩论文。它首先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阐述了不同历史阶段“家庭教育”的特点,指出当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社会的“竞争激烈了,就业艰难了,岗位消失了,人工智能升级了,元宇宙来临了”。面对“体能被能源取代,智能被算法击穿的时候,人类最后的尊严就是我们的情绪情感、我们的使命情怀”。

  如何应付这大变局,没有第二种选择,只有“和”。

 

  那么,今天家庭教育面临的困难怎么办?怎样达到“和”的境界?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在这里“仁”与“和”是一个意思。

  这套“亲子关系指导丛书”给现代的中国家庭提供了极好的帮助。

  粗粗浏览,便觉得有一股温暖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每一本书都扣住“怎样调节好两代人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其特点体现在四方面。

  其一,针对性强。本丛书讨论的问题,都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像今天大家接触到的一样。所举的案例,也鲜活真切,都是最近发生的。有些还是疫情管控时期的例子,真人真事真情。

  其二,结构统一。每篇文章都有导言、案例、解析、建议四个部分。导言提出一些普遍性问题,案例提供相关的材料,解析部分分析讨论问题发生的原因,建议部分提出解决的方法。读者可以按图索骥,不一定要读全书,就能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法。

  其三,浅显简明。寓深刻的道理于日常生活之中。 作者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娓娓道来,像一个十分了解你的知心姐姐。分析入微,文字简洁,不绕圈子,不求文采而求简单明了。听了可以直接操作,解决现实问题。

  其四,作者年轻。本书的作者都是年轻的学者,第一线的教师,心理医生,他们最了解学生。善于将深奥的心理学知识、道理融于轻松浅显的闲聊中。他们思想新锐,没有成见,这一点很可贵。

  这套书最核心的部分,或者说,隐藏在所有叙述中的内核,是家长自身的修养,及其教育智慧!翻看每一页,其实都不是在教家长怎么处理两代人的问题,而是在告诉家长怎么提高自身的修养。如果家长自身不提高,只是在如何对付孩子上下功夫,那么必然南辕北辙。

  孔子告诉我们:“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也就是说,要达到“仁”与“和”的目的,归根结底在自己,在自身。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孔子又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就是说,你知道要“和”,但没有用“礼”来制约它,也是行不通的。

  什么是“礼”,在古代其始发站就是“孝”,“孝”的内涵,也就是处理好两代人的关系。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孝”的另一端是“慈”,老爱幼,有慈才有孝。子承老也。使上下和睦。

  那么,如何做到“慈”?既要承认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天才,他具有一般孩子的共同的特点,又要看到自己孩子的特殊性。要细心观察,走进孩子的内心,尊重他的人格,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做他的朋友,陪伴他一起成长,渐渐地“从陪伴到放手”。

  孩子的各种行为其实是父母内心情绪的外化。既然是关系,就要了解关系的双方,而自己这方也许更重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至此,我终于找到了这次讲话的突破口!讲关系——家庭关系!

  这需要家教的智慧,就是如何处理好家庭中的关系。关系理顺了,孩子的精神状态好了,还怕孩子的学习不好吗?

  这套丛书为年轻的家长们提供了改善“亲子关系”的钥匙,那就是“和”。。

  于是乎,我决定把这篇文章的标题定为“家和万事兴”!请家长们千万记住这句老而又老的老话。

  (文: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 黄玉峰)

  实习编辑:吴蔼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