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辛勤耕耘,一世纪笃诚守望。5月23日晚,庆祝华南理工大学建校105周年师生校友联欢晚会暨表彰大会在广州国际校区举行。
坚守百年初心,新时代创造新荣光
章熙春书记点燃“梦想之光”
沿着精心设计的“百年初心路”,学校党委书记章熙春来到台前,手执火炬“点燃”木棉花造型装置,为全体华工人点亮“梦想之光”,祝福华工在新时代继续创造新荣光,师生校友联欢晚会正式开始。
本场晚会以“百年初心”为主题,设置了《启·青春行》《怀?爱国心》《忆?华园情》《闯?奋斗路》《圆?中国梦》五大篇章,13个精彩节目依次上演,近2000名嘉宾、师生、校友现场观看了演出。晚会同时通过多个平台直播,吸引了超过41万人次观看。
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凝聚磅礴奋进力量,晚会特别增加了表彰环节,致敬过去三年里华园一线涌现出来的“最美守护者”。
情景剧《觉醒·初心》
情景剧《觉醒·初心》以辅导员带领新生参观校史馆为线索,回溯了学校先辈们筚路蓝缕办大学的艰辛历程。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时期,杨匏安与刘尔崧、阮啸仙、周其鉴、张善铭等师生一起寻求救国救民出路的难忘一课;一曲《不忘初心》道出了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三次播迁辗转办学只为守护教育火种的初心和使命;《星辰大海》则将观众带回1952年学校正式组建初期,张进、罗明燏、冯秉铨等一众教育先贤手执火炬,“长夜里照我前行”。
歌曲联唱《归来仍是少年》
忆华园之情,恰同学少年。歌曲联唱《归来仍是少年》由在校师生、校友、离退休教师、留学生等共同参演,尽情传达母校情深、授业之恩和同学之情。特别是多位平均年龄超68岁的退休教师,用昂扬的歌声和精彩的舞蹈,展示华工人永远意气风发、朝气蓬勃。
情景采访《接力》中,一家三代都是华工人的校友代表分享了三代人的华工情缘,见证了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
男子群舞《攀》以现代舞的方式呈现新时代华工学子的风采,展现华工开创先河、创新涌动、勇立潮头我为先的精神,同时从侧面反映学校百年来不同时代下肩负的历史使命。
精彩节目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节目音诗画《奋斗有我》中,青年学生和校友代表以朗诵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奋斗故事,带领全场发出“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其中创业先锋代表陈国强校友用科技让听障者“看见”声音,入选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重点领域代表文彬鹤是博士生校友,担任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航发动控所主任设计师,曾被评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创新青年人才;科技自强代表连维越来自打破了国外道路技术垄断的校内科研团队;乡村振兴代表席靖是第23届李莎支教团队长,以志愿者身份助力西部教育事业;保卫家国代表杨金圣是一位入学后选择了携笔从戎的热血青年,他在雪山高原磨砺两年,带着荣耀的三等功返回母校继续求学,并立志将火热的青春奉献给家乡和祖国。
“红色甲工”是华工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场晚会既是华南理工大学高质量校园文化和艺术教育的集中呈现,也结合办学历史、发展成就,沿时间脉络绘就了自1918年华南理工大学重要办学源头——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成立以来,学校105年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壮美画卷,生动展现了百年名校的厚重历史和文化积淀。
音诗画节目《奋斗有我》
据介绍,1918年1月,华南理工大学重要办学源头——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为“造就完全人才”而正式开办。她于民族危难之际诞生,肩负实业救国的梦想,承载工程技能培训的任务,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探路者之一。
“红色甲工”部分英雄师生
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是华南地区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一大批革命志士和民族精英在这里涌现:与李大钊并称为“北李南杨”的甲工教师杨匏安,是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机械科1918级学生、广东青年运动先驱阮啸仙,与彭湃一起举办广州第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担任主任,成为广东青年运动先驱、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者,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追随毛泽东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周其鉴,是广东农民武装运动第一人,为染织科1918级学生;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的男主人公原型、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周文雍,也是甲工毕业生,他与陈铁军的革命爱情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双双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21年,中共广东党支部创建,16名成员中有杨匏安、阮啸仙、刘尔崧等5名甲工师生;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4名广东代表中便有阮啸仙和刘尔崧两名甲工毕业生。他们用青春热血在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使得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被誉为“红色甲工”。
演出现场
由此,“红色甲工”的基因镌刻进华工人的骨髓,深深融入华工人的血脉,沉淀为华工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学校105年办学最鲜亮的精神底色。
2021年7月1日,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华南理工大学启动了红色基因传承工程。该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红色甲工”校史和党史有机融合,通过排演原创话剧和歌剧、校史宣讲、举办专题图片展、创作红色漫画和新媒体作品等形式,讲好“红色甲工”故事,发扬“红色甲工”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华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