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州美术学院举行“时代美学·湾区美育”高端论坛
2022-12-08 10:02:00
广州美术学院

  12月7日,“时代美学·湾区美育——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美育”高端论坛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举行。论坛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承办。广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相关人员,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党委副书记穆林,国内美学和美育理论研究方面的多位专家齐聚一堂,论坛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方式进行,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和高校美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交流探讨,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形态,探索中国特色中国自主的美学理论,以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学校美学与美育创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这次论坛的举行,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进高校美学与美育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

  谢昌晶书记介绍了广州美术学院推进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研究、融合美术设计创作与美育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贯穿到课堂教学和美育实践各环节及取得的显著成果。他表示,此次论坛从时间与空间、历史与发展、宏观与微观的多个维度,探索时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论坛的召开及其理论成果对提升艺术院校艺术创作的审美品格和艺术价值追求、“德艺双馨”高素质艺术人才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论坛中,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高建平教授作了“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历程”主旨报告。他认为,过去的一百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的一百年。马克思主义是建构新的美学体系的思想依据,也是百年中国美学发展的动力源。高建平教授以“他律”“介入”“为民”三个重要概念作为切入点,概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中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不断回到原典,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思想精髓,推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辩证地向前发展。

  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集刊主编王杰作了“审美的革命与审美教育的当代性”学术报告。王杰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审美最核心的观念就是把握现实。在技术革命背景下,现代社会的发展表面是技术的发展,而实际上是人类生存状态和社会理性的改变。面对这种改变,需要在审美文化、审美教育等方面下足功夫,以审美的感性形式将具体的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美学精神内化为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促进健康的社会审美机制形成,从而使个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兼书记、美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宋修见教授作了“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与中华传统美育的会通”学术报告。宋修见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与人的劳动实践和社会的变革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关于人按照美的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育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趣味、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传承。比较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与中华传统美育,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对美的根源和如何认识美、创造美等问题以及美育的根本宗旨、实践路径等等都有着很多相通、相合、相呼应乃至相同之处。

  杭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美育学刊》常务副主编、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陈星教授作了“中华美育会考论”学术报告。陈星教授对中国第一个美育学术团体——中华美育会进行了深入研究。筹创于1919年的中华美育会是由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爱国女学联合全国艺术工作者和大中小学校艺术教师,为共同推动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实施新艺术教育运动而组织的中国首个美育学术团体,并创办了《美育》会刊。陈星教授对中华美育会的筹创、学术主张、成员分布、实际作为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讨论了中华美育会与李叔同美育事业的关系,认为中华美育会对中国现代美育发轫与艺术教育起到重要历史作用。

  广州美术学院三位学者也作了学术汇报。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慧平教授作了“自由与书法教育”主旨报告。他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所在,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人生而自由”并不意味着人先天地被赋予了现实的自由,它只是后天得以实现的一种可能,需要教育才能得以实现。在教育的诸多方面中,美育是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就是这种可能得以实现的核心环节。其中书法美育不仅丰富了个体的生命体验,拓展了精神的纵向空间,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最好说明。

  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斌教授作了“多维视野中的胡一川艺术观和艺术教育观——以‘时代先锋的现场: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为例”的学术报告。胡斌教授通过对“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的回顾与总结,结合展览所呈现的众多胡一川重大历史题材油画作品、油画风景作品、木刻版画作品,以及围绕其艺术、革命和教育人生的相关文献和历史文物等,分“到大时代中去”“到生活中去”“到前线去”三个部分,在多维视野中梳理出胡一川的“艺术观”和“艺术教育观”。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平华教授作了高校“‘艺术思政’研究方向初探——学习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的体会”学术报告。他认为,艺术类高校应探索“艺术思政”研究方向,厘清其属性:它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艺术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交叉融合所形成的新的研究领域,为艺术院校马院学科建设拓宽了思路,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一则助力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二是助力新时代艺术创作的价值引导,为二者提供学理支撑。

  论坛会期一天,线下安排自由讨论环节,会场气氛热烈而有序。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江粤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