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华工迎来1万4千余名新生,张立群校长寄语:做强国追梦人
2022-09-14 17:44:00
华南理工大学
     9月13日上午,在即将迎来学校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校庆之际,华南理工大学隆重举行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

  本次开学典礼在三校区设3个主会场、96个分会场,共1万4千余名新生参与。典礼采用直播的方式,吸引了32万全球广大校友、学生家长、社会友人共同在云端观礼、点赞。

    学校党委书记章熙春,校长张立群,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马曙,广州市番禺区委书记黄彪,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琪瑾,党委副书记陶韶菁、麦均洪,副校长朱敏、李正、李卫青、徐向民、晋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等出席典礼。

  广州国际校区全面建成

  典礼伊始,章熙春、张立群、马曙、黄彪、校友代表刘毅翔和学生代表李唯一起上台,与现场和云端的各界人士共同见证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由部省市校四方共建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自bet36体育备用;年5月9日奠基以来,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充分体现校区“中西合璧、博雅合璧、传统与现代合璧、科学与人文合璧”的设计理念和“卓尔不凡、臻至一流”的办学理念。随着现场倒计时,场馆上空的飞布徐徐展开,标志着经过两期建设,校园整体已全面建成,并迎来了新一批“后浪”青年,迈向新的征程。

  

  章熙春书记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并赠书

  开学典礼现场举行了校徽佩戴仪式。学校党委书记章熙春章熙春、副校长徐向民、晋刚分别在广州国际校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主会场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同时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广东工业专科学校校史考(1910-1952)》两本书作为入学礼赠送给新生,希望“新华工人”能够在喜迎二十大和学校组建70周年暨办学105年的历史交汇点,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关心、关注和关爱,传承好华工百年来的红色血脉,青春向党,矢志奋斗,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华工人。

  

  张立群校长致辞

  在广州国际校区主会场,张立群发表题为《向新出发、不负韶华,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强国追梦人》的致辞。他表示,自己和2022级新同学一样,都是新的“华工人”,在华工的“开学礼”上回望学校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的辉煌历史,更加感到华工的发展和每一个华工人的前途都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更应以新的姿态、新的形象,向新出发。

  张立群向新同学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志存高远,心系祖国,胸怀天下,长中华民族“志气”,长华工人“志气”;二是自立自强,不惧压力,不畏挑战,硬中华民族“骨气”,硬华工人“骨气”;三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强基创新,蓄中华民族“底气”,蓄华工人“底气”。他希望同学们跑出新时代华工人的新成绩,让青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光彩。

  

  师生校友代表发言

  “让我们一同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铭诚书院、微电子学院本科新生康清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新生陈心渝,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新生李启粼三位同学作为新生代表发言。他们表示,将坚定理想信念,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接过华园先贤和师长学长的接力棒,在未来的赛道上,跑出“华工青年”的最好成绩。

  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84岁高龄仍坚持每天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铭诚书院院长何镜堂教授分享了自己求学和奋斗的经历,并寄语新生“立志为先、热爱为核、树德为本、创新为重”,成为学贯中西、融通中外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留学归国青年教师代表土木与交通学院胡楠教授、环境与能源学院陈燕教授在发言中号召新同学与他们一道,将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华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挥洒汗水,为伟大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

  华南理工大学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紧抓“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机遇,同世界一流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遍布全球的华工校友在全世界范围彰显“华工精神”,做出“华工贡献”。今年是华南理工大学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典礼上,来自全球各地的世界一流高校和学术机构以及全球校友会代表相聚云端,祝福华南理工大学国际化办学再创辉煌,并向在校师生发出邀请,期待越来越多的华工人在国际舞台发光发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切实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华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