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第六届广东省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暨南大学举办
2022-05-17 21:58:00
暨南大学
   5月14日,第六届广东省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暨南大学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数字媒介时代的传播技术与社会变革”为主题,采用腾讯会议的线上研讨模式,吸引了六百多位师生在线上参与学习交流。

  开幕式

  (开幕式合影留念)

  开幕式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刘涛教授主持,暨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马民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支庭荣教授分别致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系主任唐宏峰研究员,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潘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闫岩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锦辉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曲舒文副教授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主题演讲环节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曾一果教授主持。分论坛邀请了《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副教授,《传媒观察》副主编贾梦雨先生,以及我院赵建国、王玉玮、张潇潇、张建敏、施畅、姚晓鸥等人担任主持人和评议人。闭幕式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建敏副教授主持,暨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张晋升教授公布论坛获奖名单,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曾一果教授进行总结。

  在开幕式环节中,暨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马民教授首先致辞,他介绍了暨南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和面向海外与港澳台的特色办学方针。马民教授强调,暨南大学致力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水平,主动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大统战事业的发展。马民教授肯定了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多年来深耕学术建设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他期待着本次学术论坛能够创造更亮眼的成绩,为新闻传播学领域拓宽思想的边界。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支庭荣教授在致辞中阐述了暨南大学学生培养工作的双循环理念,即贯彻人才培养的辩证法,注重每一场活动、每一个项目的专业性和思政性并举,在学术活动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闻工作者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他指出,数字媒介技术高速发展,正在对社会传播形态产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而本届论坛的主题立足数字媒介时代,关注新视角、新思路、新突破,对我们辨析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在时代变迁中掌握主动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希望本次云端相聚的学术盛宴能够充分地实现交流对话,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系主任唐宏峰研究员以《去物与数据现实主义》为题讲述了近期的研究成果。她从基特勒划分的人类图像演进三阶段讲起,通过播放传统电影和数字游戏追逐片段做对比,表明计算、数字已经代替自然光影成为现代图像核心。数字图像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生成,像素稳定可控,甚至不再需要对照物,因而发展出“去物性”这一强烈特点——这也被学术界认为是一种和现实无关的虚无主义。然而,她认为,数据现实主义是数字图像发展出的另一条道路:数字图像自身的生命周期能够超越时间,以数字形式永久保存;去物化的数字图像以多媒体的形式存在,如3D模型和视频等等。她以应用于还原犯罪事件过程的“法证建筑”为例,多角度、实践性的数字图像的配合使用以最大灵活度重现了发生在过去时空的复杂案件,也重塑了我们对真相本身的理解——现实本身就是多棱镜的,使用去物化的数字图像也许是再现复杂现实的有效方式。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潘霁以《融通共生:数字城市的算法伦理》为题,从技术哲学角度为与会师生展开主题演讲。当下,精密的算法生成“数字城市”,也引发了众多算法伦理问题。潘霁教授以人与技术耦合的共同系统作为算法伦理推论的基点,秉持着融通共生的算法伦理基础原则,从个性化推荐、资源分配和身份生成三个领域进行探讨。个性化推荐方面,潘霁教授主要介绍了传统算法推荐引发的数字茧房问题,融通共生原则是完善算法推荐系统、保证异质化内容的有效方案。资源分配方面,潘霁教授特别强调平衡算法分配资源透明度的重要性。身份生成方面,潘霁教授提出了“妙趣横生”的算法身份生成方式,以多元多重的算法身份应对现有的认同偏见。最后,潘霁教授总结认为,融通共生的伦理原则有利于开发算法沟通系统的多重潜能。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闫岩以《新自由主义逻辑下的造星实践》为题,通过梳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脉络,透析新自由主义下的商业实践逻辑。在悉数例举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后,闫岩教授指出了这种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在于:娱乐产业本身的独特性、不确定性和高投资高风险等特征催生出替代明星制的需求。闫岩教授指出,真人秀的“剥削”本质在于其核心资产是节目品牌而非个人特质,这也就直接导致真人秀中“平民名人”不可避免地成为免费劳工,被动地遵循不公平的节目机制却得不到工人应有的社会保障。闫岩教授认为,这是一种被包装美化的新自由主义商业实践,真人秀节目也在这个逻辑中,以异于精英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方式,提供了促进人民接受新自由主义的道德导向。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锦辉以《数字媒介时代下健康信息的传播与搜索》为题,围绕“健康信息在数字媒介发展中的传播形式”和“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影响方式”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主题演讲。在探讨本土的社交媒体中有关HPV健康信息传播情况的论文中,李锦辉教授使用健康信念模型和主题、情节两种框架策略,对知乎的115篇文章进行编码分析,发现中国社交媒体上有关HPV的信息存在着呈现内容不完整,重视宏观科普忽视费用和副作用等问题。在针对2020年新冠疫情中人们信息搜索和防护认知的研究中,李锦辉教授验证了RISP模型的有效性,并对公共卫生政策的实践提出切实意见,如鼓励老年人主动搜索并采取预防行为、强调社会环境的宣传活动等等。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曲舒文以《"水、避难所、元宇宙、怪奇秀":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幸福感与在线K歌实践》为题进行主题演讲,她分享了自己在线上K歌平台将近半年的参与式体验和观察研究。通过对国外已有研究的梳理,曲舒文副教授发现了卡拉OK这类流行文化在学术中的地位缺失,她认为这不符合中国卡拉OK的发展的情况。通过史实溯源,曲教授清晰地指出了中国本土卡拉OK从线下火爆到线上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流媒体背景下,在线K歌的市场价值已经远超于音乐收听,她基于此总结出K歌需求的特征:大众化、日常化、重复性、习惯性和创意性。由此延伸,她更深入地探讨了K歌需求背后的情感取向和伦理问题。

  闭幕式

  闭幕式上,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建敏指出,数字技术产生的社会变革是前所未有且超越大众想象的,而参与本次论坛分享的嘉宾和入选者均以自己独到的见解,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现象,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走向提供珍贵的研究发现。

  暨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张晋升教授宣布本届论坛优秀论文的获奖名单。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六十所国内高等院校及研究所博士、硕士研究生180篇投稿,经过8名专家匿名评审后入选60篇论文,最终共评选出一等奖论文5篇、二等奖论文10篇、三等奖20篇。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华同学作为优秀论文获奖代表发言,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学习心得:一是坚持阅读积累、潜心思考写作,既要保持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又要避免盲目追热点与蹭热度;二是着眼日常生活,深化学术关怀,做有价值、有意义、有深度和有温度的学术研究;三是重视科学训练,提升学术素养,在学习中不断追问、在反思中延伸学习。

  会议最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曾一果教授代表主办单位做论坛总结。曾一果教授对参与本次会议的所有老师和学生、筹办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对本次论坛的60位入选者的学术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希望广东省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能够为全国学子搭建一个自由平等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期待全国新闻传播院校的优秀学子也能够积极参与广东省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曾一果教授由衷期待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相约下届的论坛,相聚暨南园。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曾一果教授发言)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刘苏丽 莫非 刘伯祥

  图片 | 魏雨柯 梁雁婷 林诗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