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2021-09-24 20:52:00
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教育在线讯 上世纪30年代,他在鲁迅先生的指引下成长为新兴木刻运动的得力干将;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延安鲁艺木刻工作团的组织者、领导者;他的作品《到前线去》《开镣》《前夜》等,已然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是谁?

  他就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的创建者之一、广州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胡一川。

  9月24日,“时代先锋的现场——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通过600余件珍贵的作品、手稿,包括国家博物馆一级文物、第一次到广州展出的《开镣》等,以及前期收集、整理的大量口述史和文献资料,包括胡一川应邀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请柬等,还原了一位“时代先锋”的艺术和人生现场,以此来纪念这位深刻影响了中国20世纪美术走向的大家。

  将艺术实践与民族国家命运紧紧连结

  2020年,适逢胡一川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与广州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今年,在这个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年份,展览回到胡一川先生曾经工作、生活了最长的时间的广州美术学院,并进行了重新的组织和部署,增加了与此地密切相关的作品和文献,以“时代先锋的现场”为题,再次向全社会郑重推出,旨在让胡一川先生的革命精神和美育思想影响更多的人。

  作为革命美术家的胡一川,不仅把艺术看成兴趣和职业,更把它服务于自己的理想——建设一个新的中国。1925年,15岁的胡一川从印尼回到厦门,第二年,他聆听了鲁迅先生的演讲:“世界是属于傻子的,是靠傻子支持推动的。聪明人不能做事,想来想去终究什么也干不成。年青人要关心世事。”从此,他决心做具牺牲精神的傻子,至死不渝遵循鲁迅先生的教导。他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美术家联盟,成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在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中,用笔与刀号召人民到前线去。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延安,带领鲁艺木刻工作团组织抗战宣传,不惧生命危险,坚守在前线记录军民英勇奋战的场景,在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时他写到:“要让木刻变为抗战的刀枪,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的指路碑。”新中国成立后,胡一川与徐悲鸿先生共同领导组建了中央美术学院,为中央美术学院首任党组书记;1953年他受中央文化部委派,到南方组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并任首任校长,1958年学校迁至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任党委第一书记兼院长,为新中国培育了一代代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在民族国家需要他的时候“到前线去”,充当“时代的先锋”,可谓胡一川一生的鲜明写照。

  在艺术上,胡一川有着高度纯粹的一面,他勇于探索各种风格的可能性。在杭州国立艺专时期,他学习油画、素描;在上海和延安,他转向专攻版画;从北京辗转到武汉、广州,再次回归油画创作;晚年在绘画之余,还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无论是什么样的创作,胡一川依然尽可能坚持作品的独创性。早年学习西画,现代派艺术中的形式和精神因素,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因而反对纯粹的写实主义,主张写实与写意结合。他的版画受德国的梅斐尔德影响,线条粗犷、对比强烈、造型夸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他的油画创作接受过法国现代派影响,风格在现实性与表现性这两种取向之间跳荡。晚年他转向书法创作,又提出油画要从中国传统的书法、金石中汲取营养的观点。胡一川对现代派艺术风格包容、学习的态度,使他的作品呈现出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面貌,在现代美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给予当代青年学子在艺术探索道路上重要的启示。正如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所说的:“胡一川奔赴‘前线’的奉献精神,艺术探索上勇于实验的‘先锋’思想,学习上谦卑包容的姿态,将艺术实践与民族国家命运紧紧连结的自觉。这一切,都将不断鼓舞着后辈学人继续立足民族,走向世界,奔赴更广阔的未来。”

  三大板块呈现“时代先锋的现场”

  早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胡一川先生就竭尽所能保存自己极为丰富的作品与文献资料,同时他始终特别注重以文字记录其艺术探索、教育思考以及生活经历。这些资料已经构成今天研究艺术个案与20世纪中国美术乃至时代关系的宝贵财富。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表示,广州美术学院一直致力于研究和传播胡一川先生的艺术与教育思想。学校成立了胡一川研究所,以其故居为基地,对他的大量作品、手稿、日记等珍贵文献和遗物进行保存和整理工作。在各专业机构、学者的鼎力支持下,学校还多次组织胡一川的展览、出版和研讨活动。去年和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站在人生的前线”展和本次“时代先锋的现场”展,就是目前为止胡一川先生最为完整、最为重要的系列展出,旨在进一步挖掘胡一川丰富的艺术与精神遗产,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

  本次艺术与文献展通过三大板块来呈现胡一川的“时代先锋”现场。

  第一板块为“到大时代中去”。学习油画出身的胡一川,因为革命的需要,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黑白木刻,然而即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仍然止不住对于创作油画的渴望。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战事的推进以及条件的逐步改善,他开始创作与革命和建设密切相关的主题性油画。新中国成立以后,他的创作便主要转向了油画,而且主题性油画创作几乎绵延贯穿了他之后的创作历程,这当中,不乏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型历史画创作。他的这些作品造型坚实敦厚,光影营造突出,具有极强的个人特色,同时又和自身的生命经历密切相关,有一种质朴的感人力量。而与此创作脉络相对应的是他辗转河北、北京、武汉、广州等多个教育战线的“现场”,以及作为新中国美术教育新格局建构的重要建设者的线索。革命与教育的“现场”也是他创作的“现场”,这两个现场交织在一起,才构成我们对于胡一川更为完整的理解。

  第二板块为“到生活中去”。在胡一川学习和创作油画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早年在杭州国立艺术院的学习经历,后来针对他所认同的艺术家画作的临摹,还有那阅读国外现代派画册所得到的启发,但所有这一切都经过了他的转化和淬炼。他转益多师,却又不失自家面貌;他不断深入生活,跋山涉水,饱览祖国河山,却不愿意做自然的俘虏,他的胸中激荡着要喷涌而出的激情,那热烈的色彩和刀劈斧斫般的笔触和造型,洋溢着生命的强劲张力。他创作了大量的风景油画,在他的眼中,风景不是闲情逸致的小品,而同样是充满生活和时代感的“战场”。他在装满书刊的斗室中作画,却仿若置身于祖国的崇山峻岭和大江大河。影响他创作的多元因素,又通过他的言语与行动化作惠泽众人的涓涓细流,关于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内容与形式、色彩与笔触,关于西方现代派和中国传统书画,他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篇章。

  第三板块为“到前线去”。作为新兴木刻运动的一名干将,胡一川与许多木刻艺术家一样,将木刻创作纳入到针砭时弊、救亡图强的民族抗争的浪潮之中。他曾受到鲁迅所倡导的文艺精神的鼓舞,参与组织木刻社团,加入党所领导的左翼美术家联盟,他还奔赴延安,组织鲁艺木刻工作团,在各个战场的“前线”,用刀和笔刻写了众多令人热血沸腾的作品,发出了那个时代振聋发聩的吼声。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党的文艺战士的诸多共性,同时在细致梳理其艺术经历时,也获知了革命文艺历程中的某种多面性,比如两个“一八艺社”的问题,以及鲁艺木刻工作团与延安鲁艺在艺术取向上的不同认知。而就胡一川而言,其所诉求的是,如何到那革命的前线去,同时也是他认为的艺术的前线去!

  代表性作品赏析

  《到前线去》

 《到前线去》 1932年 上海 20cm×27cm 上海鲁迅纪念馆藏 

  胡一川创作于1932年的木刻作品《到前线去》,典型而生动地反映了30年代初左翼美术青年在救亡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无论是构图,还是造型和刀法,作品都充分地表现出画家简洁流畅、粗犷朴厚的艺术特色和个性风格。画面融合了北方剪纸和民间年画的独特神韵,使得画面的线条看起来并不复杂,甚至有些随意,而这些随意的空白,便组成了一个个表情鲜明的面孔。右上角的亮与左下角的暗处形成鲜明对比,省略了不重要的细节后,突出了主题人物的轮廓。画面充满了粗犷的气息,造型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给人一种大胆、果断和强烈、深刻的印象。受到这件作品的影响,无数热血青年走向了抗战的前线。2001 年,《到前线去》还被收入美国艺术概论教科书《与艺术共存》(Livig with art)。

《开镣》 1950年 北京 174cm×244cm 布面油画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开镣》

  《开镣》创作于1950年,并被徐悲鸿推荐参加当年在苏联举办的艺术展。作品色彩浓烈、构图新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被誉为“新中国油画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的开山力作”和“社会主义油画创作的奠基性作品”。

  胡一川曾自述:“《开镣》表现全国人民解放的心情。选这个题材,因我有亲身体会,1933年我曾蹲过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3年。”可见,生活源泉是《开镣》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

《前夜》 1961年广州 140cm×181.5cm 布面油画中国美术馆藏

  《前夜》

  《前夜》是胡一川于1961年创作的。作品表现的是革命暴动的前夜,在一户农家狭小的阁楼上革命者召开部署会议的紧张情景。

  胡一川早年倾心油画,但出于革命的需要和外在环境的限制,使他成为了新兴木刻的版画家,长期的版画创作经验使得他后来的油画具有精炼、概括和朴实无华的特点,而早前的国画学习基础又丰富了他的用笔表现,在这幅作品中,作者以凝重厚实的色调,通过利用油灯的特殊明暗关系,渲染出了革命暴动前的紧张气氛,而在人物的刻画上,作者运用黑白木刻般的笔法,线条浑厚,体块突出,在色彩上也无不洋溢着平实淡然的感觉。

 共同组建中央美院时期的胡一川(左)与徐悲鸿  1950年北京(1949年9月,胡一川率领华大三部师生与徐悲鸿北平美专合并,成立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任院长,胡一川任党组书记。) 

  胡一川简介:

  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美术活动家、美术教育家。1910年生于福建永定中川务滋楼。1925年从印尼回国入厦门集美学校,1929年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参加并组织最早革命美术团体杭州“一八艺社”。1930年夏,响应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是左翼“美联”发起人之一。1937年赴延安,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组织“鲁艺木刻工作团”到敌后。1942年被邀请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新中国成立后,与徐悲鸿先生共同领导组建中央美术学院,为第一任党组书记、教授。1953年受中央文化部委派,到南方组建中南美专为第一任校长。1958年学校迁至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任党委第一书记兼院长。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人大第四、第五届常务委员。曾任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州美术学院顾问、广东画院艺术顾问,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顾问、广东省文化艺术界咨询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江粤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