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华南理工大学新增人工智能、金融科技2个本科专业,将于今年在广州国际校区首次招生
2021-03-07 11:33:00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教育在线讯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华南理工大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2个本科专业获批设立。校方表示,此次获批的2个本科专业将于2021年在广州国际校区首次招生。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人工智能持续成为“大热门”

  近年来,人工智能专业成为“新贵”。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列为重点任务,把发展人工智能提升为国家战略。bet36体育备用;年,教育部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2019年,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2020年,教育部提出,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着力构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

  据统计,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在百万级以上,但现有人才规模不足40万人,且该领域全球每年毕业学生仅约2万人,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国内科技企业的人工智能相关岗位需求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趋势,华为、腾讯、商汤科技、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企业经常开出百万、千万年薪争夺高端人工智能人才。

  “为应对目前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响应国家和广东省对人工智能人才的紧迫需求,我们筹建了人工智能专业。”华南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徐向民教授表示,该校在电子信息领域基础雄厚,又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具备区域和行业优势。新专业将通过与国际接轨、产教研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校企合作等多种创新办学模式,实质提升华南理工大学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整体水平,着力培养一批适应人工智能科技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砥柱型和领军型人才,为大湾区在相关领域占领全球行业制高点贡献力量。

  据介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机器视觉、数据挖掘、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自然语言理解等)的理论研究、算法设计、应用开发、售前咨询、销售、售后服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还可根据“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方式从事智能制造、智能城市、智能金融、智能教育、智能司法等领域的工作,并可继续深造攻读智能科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博士学位。

  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业需求风口

  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金融科技交易额、投融资额均已处于世界第一。

  数据显示,与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相对应的是,我国大型国有银行中金融科技人员数量占比相对较低。同时,近年来科技类人员也成为各银行需求的风口。如2019年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机构员工新增数为1193,超过之前4年的总新增数。中国邮储银行表示,到2023年底实现全行科技队伍翻两番。2020年4月3日,中国银行发布金融科技人才招聘信息,招聘涉及1000余个信息科技类岗位,实习生招聘岗位也超过500个。

  bet36体育备用;年,华南理工大学与汇丰银行集团合作开办“汇丰金融科技精英班”,每年选拔30人按照2+1+1模式进行培养,学生成建制在汇丰科技实习;半年后,学生和企业通过双向选择留在汇丰工作。2020年,华南理工大学与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合作共建的“建行金融科技菁英班”开班仪式举行,首批选拔45人,按照3+1模式进行培养,在顺利通过课程学习、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阶段的考核后,他们将进入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开始金融科技职业生涯。

  华南理工大学金融科技专业负责人徐枫教授表示,该专业旨在培养既掌握了扎实的经济与管理基础理论,精通金融实际业务,又掌握了坚实的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具备计算机编程与数学建模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金融科技人才,能够熟练运用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区块链、云计算等最新金融科学技术来解决金融行业的各种实际问题,能够胜任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工作并引领未来金融行业发展。

  据介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银行科技、智能投顾与程序化交易、监管科技等领域的工作,对口进入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以“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契机,全面实施《华南理工大学一流本科行动计划(bet36体育备用;—2030)》,主动对接国家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建设和主动布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符合学校学科发展规划要求的本科专业,加快培养适应新经济、新产业需求的“三创型”人才。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赵春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