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批本科外地院校补填志愿工作8月12日结束。来自教育考试院的信息令人惋惜:55所外地院校有招生计划余额1148个,而本市上了“一本”线、却因志愿没填好尚未被录取的考生有3500多人,最终却仅有400多名考生补填了志愿。这意味着,外地院校的招生计划中至少有700多个名额被白白浪费,部分上海考生将放弃外地重点院校而参与本市第二批本科院校的激烈竞争。
业内人士称,外省市高校在沪招生计划占本市生源计划的10%左右,是稳定本市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和扩大升学机会的重要因素。减招对上海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损失。
招生有余额、需要补填志愿的学校有:兰州大学、湖南大学、天津大学……都是响当当的全国著名高校;外地重点院校在沪投放的专业有:外贸、外语、计算机、通讯、汽车、航空……大都是学校最好最热门的专业。但这些外地院校在沪招生为何遭遇“尴尬”?原因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许多考生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家长担心孩子到外地上大学吃住不习惯,又不会照料自己,会“吃苦”。二是一些考生对外地院校不了解,心存顾虑。有学生说:“许多外地学校校名陌生,不知道用人单位会不会认同这些学校的牌子。”有学生担心四年一直在外地念书,难以在上海建立起关系网,就业时可能有麻烦。
然而,上海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汪歙萍不这么看:上海已建立起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即使身在外地院校,照样能及时了解上海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上海的用人单位眼界越来越宽,对外地院校特别是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十分青睐。像吉林大学的汽车专业、镇江船院的船舶专业等“缺门”专业毕业生,在上海十分抢手。许多用人单位还意识到,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放眼全国广招人才,有利于组成更加合理的人力资源。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