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8月11日电(记者原碧霞)上大学了,除了每年近万元、甚至万余元的学费、生活费,在上大学前,许多家长还要投资近万元、甚至万余元的"入学必需品"。专家认为,对孩子的消费应合理、适度,否则对孩子的未来成长和发育都极其不利。
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告诉记者,在中国,一向都是"再 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
有专家指出,当今的学生,较之于十几年前的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在消费需要、态度和行为方面表现出了与以前不同的特点,其消费行为方式两极化趋势特别明显,家庭条件不错的大学生,除了在学习方面受到强化训练之外,一方面,中国人传统的疼爱孩子而实际上又是"陷害"孩子的文化观念和教养方式,使孩子从小就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生活,自我生存发展能力很弱,从而造成了不少学生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的非理性态度方式;另一方面又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消极的享乐主义消费文化的影响,许多学生上大学后,对金钱不知道珍惜,这对于他们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无疑极其不利。
相力建议,目前,高校寝室基本安装了固定电话,图书馆、教学楼内也随处可见卡式电话,教学楼内都设置了机房,学生上网十分方便,手机、电脑等并非上大学生活必需品。应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对孩子,给他们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即可,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奢侈攀比要不得,盲目跟风要不得,提前消费要不得,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专题:2005年高校新生入学指南
掌上高招服务号
中国教育在线bet36体育备用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