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律更新疾,师生追梦忙。出彩教育中,暖意漫学堂。12月15日下午,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史百战同志率领省人大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光美等领导的陪同下莅临武威第十五中学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情况。
参加调研活动的领导有:
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刘惠芳
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王开江
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综合处处长贺国龙
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教科文卫处处长于渤
省文旅厅非遗处处长安明文
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综合处一级调研员石立群
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教科文卫处副处长卓济众
武威市人大常委会陪同调研的领导有:
武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光美
武威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马尚杰
武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仲述祥
据悉,此次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来武,主要开展《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立法专题调研活动。14日下午,调研组前往民勤县文化馆民勤曲子戏传习所,调研国家级非遗项目《民勤曲子戏》和省级非遗项目《民勤骆驼客》;15日上午,调研组赴武威市凉州区天梯山张义镇灯山村,调研国家级非遗项目《河西宝卷?武威》;15日下午,首先到武威市凉州区春晓手工坊调研市级非遗项目《凉州熏醋》生产经营情况,然后来到武威十五中视察调研。
武威第十五中学2021年6月荣获甘肃省第一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承示范学校”殊荣,省、市调研组一行现场观看十五中师生表演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太极拳和凉州攻鼓子表演。各位专家高度认可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以及办学定位,赞赏十五中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的努力与探索,鼓励学校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现场活动由马勇校长主持,他代表全校师生感谢省市领导和专家莅临学校调研指导工作,表达了十五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坚定决心。
精彩表演赢得各位专家和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文者,贯道之器也。”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过程,具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
武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五凉古都、西夏辅郡,文化积淀丰厚,汉唐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鲜明,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悠久的历史,蕴育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攻鼓子、凉州贤孝、武威宝卷、华锐藏族民歌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绽放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原生态之美。
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武威第十五中学将进一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独特属性,与社会力量一道,不断挖掘文化资源,逐步拓宽传承渠道,努力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新时代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