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木颗粒搭建龙舟,再用简单的编程让龙舟动起来……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用了一个多小时完成手中的作品,巩华中心小学学生侯继广说:“我喜欢这样的课。”
北京市昌平区教委副主任苏俊山说:“为推动劳动教育在中小学的发展,区教委在职校成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服务中心,希望借助职校的专业优势支持基础教育开展劳动教育,努力构建一个覆盖全区域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
“实践证明,职业教育离劳动更近的特点决定职业学校在推动劳动教育方面具有课程和资源优势,职业学校在加强劳动教育领域大有可为。”昌平职校校长段福生说,“劳动教育将是区域职普融通的优质增长点。”
开展区域劳动教育首先需要了解区域劳动教育需求和现有教育能力。昌平职校坚持调研先行,抽调教学骨干组成调研组,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对中小学开展了24次分层分类调研,覆盖昌平区84所中小学。
调研发现,87%的中小学希望职校能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协同培养劳动教育师资,提供送课到校等服务。而师生们期待的劳动教育载体包括生活技能、基础的劳动技能课程、职业体验类、前沿科技和创新类以及传统非遗文化类。
段福生说:“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对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需求进行大数据画像,明确了中小学对劳动教育需求的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中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提炼出各学段的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最终形成劳动教育能力描述。”
明确的需求提高了学校课程开发的精准性。面对区域共性需求,昌平职校致力于推动劳动教育师资培养、课程资源建设,打造适合区域中小学学情的劳动教育课程。面对各中小学的具体需求,昌平职校结合区内中小学的地理位置分布、课程需求、师资需求等多种因素,采取“基地上课”“送课到校”“职业主题研学”和“线上劳动教育”4种途径开展劳动教育,将“学校—家庭—社会”组成协同育人的闭环。
结合中小学育人目标,昌平职校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势,发挥校企协同育人功能,创建了更加贴合中小学生的“劳动六艺”课程模型。以食、礼、传、耕、创、数六方面为抓手,包括生产劳动、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等内容,加快劳动教育体系建设。
昌平职校副校长左欣说,“劳动六艺”课程兼顾传统技能与科学探究。例如,“传课程”通过传统工艺与文化载体,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文化的精髓;“创课程”运用创客手段,鼓励学生将创新思想转化为成果,发展学生的创意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性劳动的热情;“数课程”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给人类劳动方式带来的变化,掌握劳动新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昌平职业学校,学生更像是进入到一个劳动教育的生态中。”巩华中心小学校长王洪燕说,“无论是易于操作的‘食课程’、便于理解的‘礼课程’,还是很多农村学生熟悉的‘耕课程’,都是从学生身边入手,把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品德修养紧密联系,老师们都觉得在课程开发、形式创新等方面有很多启发。”
目前,昌平职校已经形成劳动教育课程手册两本,积累了400个模块劳动教育课程,服务昌平中小学生6000余人次。
段福生介绍,开展劳动教育并不是职业学校的一项“额外”工作,而是推进职普融通的一个非常好的增长点。在组织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实行“1+1课堂教学”,即“一项专业技能+一个职业体验”,充分运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将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情境紧密衔接,对职业习惯进行渗透和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劳动习惯,渗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航空一体化”职业体验课程,就是选取“值机员为旅客办理行李托运”这一工作任务,从中学习“系/贴行李条”的专业技能,并体验值机员的工作标准和规范。
课堂上,学生的感受印证了课程设计的初衷。在半天的职业体验课后,一名学生在课后留言上写道:“一开始,看介绍以为非常简单,体验后才知道,每个微笑背后都有很多不容易,每一个服务人员都值得我尊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