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备用_bet36体育投注-【点此进入】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安徽师范大学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开始报名!欢迎报考!
2023-03-16 15:23:00
安徽师范大学
  一、培养目标
  (一)普通博士: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博士(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专项”博士):培养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善于科研创新,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博士(以下简称“思政工作骨干专项”博士):培养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善于科研创新,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工作创新,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的专门人才。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博士(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在职攻博专项”博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工作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二、招生专业计划及招考方式
  2023年,安徽师范大学共有12个专业拟招收博士研究生,具体详见《安徽师范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2023年,安徽师范大学拟采用硕博连读、申请审核制和公开招考等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其中第一批博士研究生招生(硕博连读和申请审核制)情况详见《安徽师范大学2023年硕博连读及申请审核制博士生招考公告》。
  三、报考条件
  (一).普通博士报考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 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 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4. 有2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 满足安徽师范大学2023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的备注中对考生提出的报考条件。
  (二).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专项”博士报考条件(报名时该专项计划须选择“特需人才专项”)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 已获硕士学位或2023年应届硕士毕业生。
  3. 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4. 有2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
  5. 培养类别:本专项计划只招收非定向就业攻读博士生,且考生录取后必须将档案转入安徽师范大学。
  (三).思政工作骨干专项”博士报考条件(报名时该专项计划须选择“高校辅导员专项”)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 报考人员须专职从事高校党务或思想政治工作,且在职在岗,并经所在学校思政(或党务)工作部门、人事部门推荐,所在地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审核通过。
  3. 截止报名之日应专职从事高校党务或思想政治工作满3年,且具有硕士学位。
  4. 有2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本科、硕士所学专业不受限制。
  5. 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8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报考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思政课教师在职攻博专项”博士报考条件(报名时该专项计划须选择“两课教师专项”)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已获硕士学位。
  3. 报考人员必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业务骨干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5年以上。录取后必须与原单位签订协议书,毕业后保证回到原单位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至少5年。
  4. 有2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
  5. 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8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报考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报名与资格审查
  (一)网上报名与缴费
  1. 时间:2023年3月15日至4月5日
  2. 网址:https://yz.chsi.com.cn/,请点击查看
  3. 报名费用:250元/人
  4. 缴费方式:网上缴费,必须在报名截止前完成,否则视为自动放弃。
  已报名参加安徽师范大学第一批博士生招生(硕博连读和申请审核制)的考生中,未通过审核或考核未被拟录取者,可以在4月3日下午2:30-5:30,拨打安徽师范大学研招办电话(0553-5910126),确认参加公开招考,否则视为放弃,不发放准考证。
  (二)准考证打印
  1. 时间:2023年4月13日至4月14日
  2. 考生登录“研招网”博士报名系统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网址:http://yz.chsi.com.cn/)。《准考证》使用A4版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
  (三)现场确认和资格审查
  1. 时间:2023年4月14日下午14:00-17:00
  2. 地点: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文典楼A431-432研究生院会议室。
  3. 网上报名且缴费成功后才能进行现场确认环节,现场确认时须考生本人携带以下材料到指定地点进行资格审查:
  (1)身份证、最后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原件验后退还),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供学籍证明,入学前补验硕士学位证书;
  (2)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从报名系统下载打印);
  (3)准考证(从报名系统下载打印,现场确认时加盖研招办公章后方可参加考试);
  (4)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者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5)报考“思政工作骨干专项”者需提供所在学校思政(或党委)工作部门、人事部门和学校所在地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分别填写推荐、审核意见并加盖部门公章的报考资格审查表原件(附件1);
  (6)报考“思政课教师在职攻博专项”者需提供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审核意见并加盖部门公章的报考登记表(附件2)。4. 以下材料由考生交至报考学院研究生秘书办公室,具体要求详见报考学院近期将公布的复试与录取实施细则:
  (1)专家的推荐信,由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三个专项计划的考生要求副高或相当职称即可)以上职称专家填写(附件3);
  (2)硕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表,同等学力考生提供本科学习成绩表和课程进修班成绩证明(须加盖培养单位或人事档案所在单位的公章);
  (3)政治审查表(附件4);
  (4)主要科研成果: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科研成果等材料,提交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答辩会决议等。具体以报考学院要求为准;
  (5)其它招生学院要求的材料。
  特别提醒:
  (1)所有参加公开招考的考生均须进行资格审查,未按时提交资格审查材料或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不准参加初、复试。
  (2)所有考生报名时可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专项计划除外)。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不能调档、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概不负责。
  (3)对于提交材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或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学校将取消其复试录取、入学资格或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五、考试
  考试分为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1. 初试科目:外国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
  2. 初试时间:2023年4月15-16日(详见准考证)。
  3. 初试地点: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行知楼(详见准考证)。
  (二)复试
  1. 复试时间:2023年4月16日下午、17日全天。
  2. 复试地点:各招生学院。
  具体时间、地点和复试内容,详见报考学院公布的复试与录取实施细则。
  六、录取
  (一)总成绩计算办法和录取办法
  安徽师范大学严格遵循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公平、公正、公开”的录取原则。具体总成绩计算办法和录取办法详见所报考学院近期公布的复试与录取实施细则。
  (二)录取要求
  1. 录取类别按就业方式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的考生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
  拟录取名单公布5个工作日内考生须将协议提交到录取院系,在规定时间内未提交协议者不予录取。
  2. 考生因报考博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安徽师范大学不承担责任。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录取时优先完成各专项计划。其中“思政工作骨干专项”博士拟录取考生中,专职辅导员的比例须占招生人数的70%以上(专职辅导员的界定以《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准),并严格控制本校生源数量,最多招收本校生源1个。
  (三) 录取体检
  拟录取名单公示后,考生及时到县级以上医院参加录取体检(附件5),并在公示期内向报考学院提交医院出具的纸质体检报告。体检不合格者,按有关规定执行。
  七、学制与学费
  (一)学制:2023年秋季入学,一般为三年。
  (二)学费:10000元/年/生。
  本章程适用于报考安徽师范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的所有考生。如有变化,以教育部最新文件为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